为庆祝我校学70周年校庆暨bat365在线平台1周年院庆,作为校科技活动周系列讲座,bat365在线平台举办的“悟理”学术大讲堂第七期于8月19日成功举行。本次大讲堂邀请了我院廖玮教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物理学的现象学与科学思维的特色和价值”的学术讲座,廖玮教授曾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和加拿大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唯象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微子物理、暗物质、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等。本次报告由bat365在线平台张孟副院长主持,近200名师生在线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结束后学生反响热烈,有效的渲染了我院的学术氛围,推动了科学知识与物理思维的普及,深化并提升了同学们对物理与科学发展的认知与思考。
廖玮教授首先通过电子自能的问题告诉我们,物理学语言在其相关理论开始形成的时代不可避免的会有不完美之处,物理学中还有难以回答的问题存在,例如电子是什么。物理学家不得不接受现有的物理学是威力有限的,在这个意义上物理学所获得的是对现象的描述,物理学是现象学。又以物理学家对引力的理解为例,从超距作用形式的引力、引力场到引力几何化的转变,指出物理学对现象的解释具有多重性,并且指出物理学理论所具有的数学形式并不一定意味着其就是现实的“真实”。例如,具有超距作用形式的万有引力理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引力是超距作用。作为对比,廖玮教授指出开普勒的太阳系模型试图使用几何模型得到行星轨道的比例关系,这是直接把数学的“真实”当作物理意义上的“真实”或客观现实上的“真实”的思想方法,这不是现代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这个意义上,物理学是以模型描述现象,使用模型反映真实,但是并不一定就是真实。
廖玮教授以伽利略斜坡模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为例,介绍了模型化在物理学发展中重要的作用。合适的模型来源于对现象和实验细心的观测和深入的思考,再通过演绎法或归纳法,得到正确的结论。物理学家正是通过反复的猜想-推理-实验-猜想-推理-实验-……过程去寻求真理。值得注意的是,正如麦克斯韦利用以太模型提出位移电流假说并最终提出麦克斯韦方程组那样,错误的模型有时却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利用合适的模型思考问题解释现象,是物理学家思考问题探索自然的核心方式,是具有极大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报告最后廖玮教授还与师生们就物理学是如何发现现象运作的模式,以及如何寻找出现象背后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负责主持的张孟副院长勉励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建立物理研究的思维,积极探寻物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做一个物理研究道路上的攀岩者。